秋日清晨,廣西北部灣港欽州港區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遠在一公里外遠程控制室的操作員田仁杰緊盯屏幕、手握搖桿,自動化集裝碼頭的自動化雙小車岸橋便穩穩地將集裝箱吊裝到了智能導引運輸車(IGV)上。
眼前這片大型化、專業化、智慧化的國際大港,十年前還僅是中國西南邊陲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破”港口。
“當時欽州港進港公路只有一條泥巴路,國際航班很少,碼頭條件也比較差。我們以前貨物都是運到香港、深圳蛇口中轉大船出口,會耽誤很多時間。”雷惠憲是廣西欽州志誠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也是欽州港變遷的見證者,該公司70%以上產品出口海外。
這些年眼看著港口擴碼頭,建泊位,開航線,雷惠憲笑稱自己“等到了春暖花開時”。“這些年欽州港的發展越來越快,直航船多了,運輸效率大幅提高,貨物從欽州港中轉運輸后,可通達世界各地。僅2022年上半年,我們出口的磷酸就達2.3萬多噸。”
談起近十年的變化,“85后”的田仁杰亦感同身受。“以前作為人工碼頭上的岸橋司機,我們要在離地面50米的高空作業?,F在可以在地面遠程控制岸橋,裝卸貨物更加方便快捷。”
硬件設施的增強僅僅是廣西北部灣港打造國際門戶港的基礎。“我們把‘門’建好后,還要把‘路’搞暢,把‘線’織密。”廣西北部灣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北部灣港集團)董事長李延強如是說。
為了搞暢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這條“大路”,北部灣港集團在通道沿線參與布局建設了15個內陸無水港,海鐵聯運班列實現由線及面、漸成網絡,輻射區域跨17省(區、市)、經60市、達113站,實現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
如今在距離北部灣港欽州港區集裝箱碼頭不到5公里的欽州港東站,每天都有20多列滿載貨物的“鋼鐵駝隊”南來北往。曾經,重慶等中國西部地區貨物運往東盟國家,需要先通過長江黃金水道向東運至沿海地區,再轉運至東南亞,動輒近兩個月,農產品等生鮮貨物難以運輸。而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開通運營,“西貨東出”困局逐漸緩解。
重慶祺美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筱告訴記者,通過無水港自貢保稅物流中心,該公司貨物可以通過鐵路直達欽州東站,再從欽州港直接海運抵達東南亞港口,時效比原來至少減少一周。
歷經十年,北部灣港一躍進入中國沿海港口前十位,航線從2012年的42條增長至現在的71條,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港口通航,外貿直航航線覆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各成員國主要港口。
北部灣畔國際樞紐海港強勢崛起,一改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交通不便、產業薄弱、發展相對滯后的舊貌,正成為推動廣西向海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黃武海介紹,得益于港口發展蒸蒸日上,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陸海交匯門戶樞紐作用顯著提升,北部灣經濟區以港口和臨海產業園區為載體,基本形成電子信息、冶金精深加工、石化、糧油和食品加工、裝備制造、能源、生物醫藥和健康、輕工業等“八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臨港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0%以上。2021年,八大產業集群全年營業收入9863.5億元人民幣。
在北部灣畔,華誼欽州基地一期工業氣體島項目、中偉新材料欽州基地項目、惠科電子北海產業新城一期智能電視機項目等已建成投產。華誼欽州基地二期項目、防城港川金諾新能源電池系列項目、南玻集團北海光伏綠色能源產業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廣西向海圖強新篇章正在此徐徐展開。